也不是说,你做了医美就不能下猛药了。在皮肤耐受的情况下,使用皮肤科医生或者医药级护肤品只会让医美效果更上层楼。ZO Skin Health 提供一系列的医用级护肤产品,这款 Growth Factor Serum Plus 是一款全方位的精华,皮肤维持健康稳定的状态的同时,也能减少皱纹和其它岁月的痕迹。
最近开始回归自己调的精油。现在正在慢慢消耗之前的囤货,估计之后会用“常青树”成品(比如 EL 小棕瓶)和自调精油的组合,至少一阵子吧。或许尝试过太多所谓“明星成分”之后的失望,但到最后还是会觉得基础护肤就够了。没有什么能抵消岁月的痕迹,皱纹斑点全都不可避免,但补水补油,吃得干净,睡得饱足,心情愉悦,皮肤健康有自然光泽,有每个年纪该有样貌,或许就是皮肤最好的状态。
几年前写过 ARgENTUM 的创始人 Joy Issacs,那时她刚刚开始在中国崭露头角;最近又有机会对话,ARgENTUM 已经被中国奢侈美容投资机构 Ushopal 收购,而她则继续留任 CEO 一职——前者同时作为品牌在中国的代理商,主要在中国市场继往开来;而她则会在自己更加擅长的英语世界开疆拓土,进军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美容市场。
对 Joy 来说,这是最好的时机和安排。之前也曾收到过诸多的投资意向都被她婉拒了,“我需要这个时间完成我个人的积累,产品的完善和品牌的成长,让自己能够站在更有利的位置。”
之前的文章提到过,ARgENTUM 的诞生源于一个梦。看似草率,却其实催化了 Joy 内心深处一直都有的创业梦想。她是个行动派,但并不冲动。2010 年的她就意识到,小众品牌要在传统奢侈美容业一统天下的欧洲出头,一要产品过硬;二要能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于是乎,以Silver Hydrosol 水溶银胶与 DNA HP 海洋精萃两种标志性成分为核心的产品研发耗时两年,并申请了专利,是一种专业上的认证;而以塔罗牌的预示性为主题的品牌故事,以及购买产品时随机附送塔罗牌原型卡的创意,让每一次消费都打开了借机窥探此刻的自己的一扇窗户。“消费者可能看到了当下的自己,也可能看到了解决某个问题的指引,还可能成为做出改变的契机。” Joy 说,这种不确定性和小惊喜十分吻合品牌调性中的神秘感。
北美产的防晒霜乏善可陈,但这款来自加拿大 The Sunscreen Company 的防晒还是非常能打的。我认识她家 CEO,是创始夫妇的女儿。早前在华盛顿一家非营利机构工作,一言不合辞职回家继承家业。不仅继承了家业,还继承了父母的专业要求——两位都是医生,对产品的安全性和效果有着近乎苛刻的高标准——一直致力于研发安全、不泛白、使用感舒适、防晒效果强大的物理防晒。美国前总统夫人 Michelle Obama,著名主持人 Oprah都是她家粉丝,美国网球名将大威廉姆斯的防晒产品也是她家设计配方制作的——三位都是黑人,是不是可以侧面证明她家防晒真得不泛白。
Sangre de Fruta 是卑诗小岛 Bowen Island 的品牌,植物系,充满了灵怪的艺术气息。去年夏天,她家创始人送给我一些产品,其中最喜欢的就是这支玫瑰喷雾,据说也是她家的拳头产品。香气调的恰到好处,喷雾丰富细腻,丝丝入微,潜进鼻息里。我把它存放在冰箱里,早起时喷一喷,是温温柔柔地把你唤醒;工作时喷一喷,会扫掉脑袋里的昏昏沉沉。随时随地喷一喷,人清爽了起来,心也就静下来。
也来自于亲密感,几乎任何时间都能和品牌创始人发生直接单线的联系,是 May Lindstrom Skin 的消费者们被培养出来的“一份期待”。
不可否认,May 和她的关注者、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是她的品牌能够在市场上迅速立足并走得长远的关键之一,但现在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品牌进一步发展的制约。这其实是许多以创始人形象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淡化个人色彩,助力品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成功案例,前有 Glossier 的 Emily Weiss;现有英国知名化妆师 Lisa Eldridge,推出个人品牌 Lisa Eldridge Beauty 后也通过更加企业化的运作和营销来增加品牌的存在感。
但这看似更合理也更可能带来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未必适用于 May Lindstrom,也并非她认为的明智之举。2020 年的销售模式转变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零售商客户逐渐转移到官网的过程,May 扩大了实验室,增加了设备,优化了资源,在人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将产能提高了近三倍,满足不断回升的销量所需,也为下一步的发展打好了基础。而为了增加网站的曝光量和获得新客,13 年没有在广告上花过一分钱的她开始学营销,做关键词竞价,推出积分奖励计划,到现在开始着手建立品牌的首个营销部门。
学会放手,成就“超我品牌”
但至少目前,她的目标和 Lisa 不同。她是要在深耕小众品牌和个人品牌领域的框架里,扩大品牌的体量。也所以,个人化、亲密感的客户关系,仍然是她接下来继续关注的重中之重。但亟需改变的,是她需要从日常运营中脱离出来,并逐渐切断自己与消费者之间的单线联系。
换言之,就是放手。放手,是 May 一直在死磕的课题。她很早就认识到自己需要从诸多日常事务中慢慢抽离出来:一开始,是包装邮寄;后来是产品制作;再后来是原料采购……每一步她都经历了类似的成长痛。“最早由工作人员完成灌瓶和包装的时候,我甚至产生了强烈的自责和愧疚。” May 回忆说,“我一度不敢再声称这些都是由我制作完成的产品。”
最近一次的放手是客服部门的邮件把控。一度,May Lindstrom Skin 的客服人员是无权点击邮件发送的。她们负责起草回复客户的邮件,但必须经过 May 亲自检查和修改后才能发送。“我喜欢亲力亲为,因为不相信别人会和我一样在意,做得和我一样好。”
但事实上,无论是客服(carebear)还是团队的其他工作人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甚至做得比我更好。”我们常常强调自主能动性,但更多时候我们的改变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推动。不再一对一的回复客户的信息和问题,让 May 产生了严重的分离焦虑,但她也看到这更可能成为一个创造多线联系和深化影响的契机。